(資料圖)
在整個普洱茶市場當中,從來沒有一種市場關系的復雜程度能夠超過大益集團、經(jīng)銷商、二級市場這三者組成的關系網(wǎng)絡。這是一種順著看其樂融融,倒著看恩怨糾葛,剪不斷理還亂的市場關系。但若想玩轉大益茶,還真得把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搞清楚弄明白。
市場行情好則三方受益,市場行情差則三方受損。順看大益集團、經(jīng)銷商、二級市場就是這樣的關系。大益集團作為產(chǎn)品提供方,其主要職能就是向市場提供出眾的大益茶;經(jīng)銷商作為對接市場的分銷商則負責把產(chǎn)品投向市場的每一個角落,大益出好茶,經(jīng)銷商賣力宣傳,產(chǎn)品受歡迎,二級市場就能紅紅火火,二級市場火爆,大益茶就會供不應求。經(jīng)銷商則可以從中獲取更多的收益,當經(jīng)銷商手里有錢了,大益再出新品,自然不愁產(chǎn)品的銷量問題。
因此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當三者關系處于和睦狀態(tài)時,大益集團、經(jīng)銷商、二級市場三方都能獲取豐厚的收益,大家也其樂融融。只不過市場行情有好有壞,一旦行情低迷,逆看這種三角關系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三者之間的分歧會有多大。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大益茶市中有一個清官也難斷的問題——那就是誰應該為行情的急轉直下負責。
眾所周知大益茶的價格會圍繞著市場行情的周期變化上下波動,但有時候行情變化就在一夜之間。如果是從冷到熱,那自然是皆大歡喜,但要是反過來,互相指責就成了常態(tài)。那么在這個時候,誰應該為下跌的行情負責?在大益茶市的歷史上,有兩件極具代表性的事件,這兩大事件恰好能否準確的反映出三方存在分歧的一面。
事件一:馬餅補貨事件。2014年大益茶市異?;鸨?,這一年的生肖茶(英雄駿馬)成為市場的寵兒,其價格一路飆升。當茶價在2014年2月初突破2萬元/件的高價后,大益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補貨。按照官方的說法這么做是為了抑制市場過熱的行情,所以要追加一批產(chǎn)品。但二級市場則認為這是大益同市場爭利。直到現(xiàn)在,這件事誰對誰錯依舊難下定論,可結果卻毋庸置疑,當年馬餅補貨本來火爆的行情幾乎在一夜時間遇冷,然后馬餅的下跌導致整個市場其他大益茶也跟著一起回調,不少人也因為回調的行情蒙受損失,以至于今天談及馬餅補貨依舊有不少老藏家憤憤不平。
事件二:鼠餅違約跑路事件。2020年洞天福地(鼠餅)上市,這是一款行情火爆到完全超出絕大多數(shù)藏家預期的產(chǎn)品。絕大多數(shù)的藏家對這款茶的心里價位在5萬元/件上下,可上市后洞天福地則以每件13萬5千的價格傲視群雄,整整超出市場平均預期2倍不止。這直接意味著以每件5萬左右預售的茶商需要自掏腰包墊補多出的部分,一件茶虧7~8萬,對于那些開出幾十上百件的商家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然后芳村就上演了一幕幕深夜對單、店家被堵門、警察連夜出動維持秩序的戲碼。由此引發(fā)的違約也把行情給拖累了,現(xiàn)在提及此事,大益官方頗有不平。站在藏家的角度,大益沒有考慮到市場的實際需求,所發(fā)售的產(chǎn)品總數(shù)根本無法滿足市場需要;可站在廠家的角度,這場悲劇是二級市場的貪婪所引發(fā)。
可站在客觀中立的立場來看以上兩個問題,明明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事情,卻非要找出一個過錯方,這不就是三方矛盾的直接體現(xiàn)嗎?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斗。合則大家收益,分則各自受損。在我看來,求同存異共同做大市場才應該是大益茶市的主要聲音。我們不能完全否定矛盾的存在,但也不應該把矛盾擴大化,在合作的前提下去解決分析,這樣的大益茶市才有未來。
來源:大益行情網(wǎng)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