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和綠茶都是中國的歷史名茶,在中國的茶葉中有著非常高的地位,是很多的人都喜歡喝的飲品。綠茶是沒有經過發(fā)酵的茶葉,而白茶屬于發(fā)酵茶,所以白茶不屬于綠茶,具體如下!
白茶不屬于綠茶
白茶,屬微發(fā)酵茶,是中國茶農創(chuàng)制的傳統(tǒng)名茶,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主要產區(qū)在福建福鼎、政和、蕉城天山、松溪、建陽、云南景谷等地?;竟に嚢ㄎ颉⒑姹?或陰干)、揀剔、復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藝主要曬青,曬青茶的優(yōu)勢在于口感保持茶葉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的關鍵工序。
白茶和綠茶的區(qū)別
1、發(fā)酵程度不同
白茶,屬微發(fā)酵茶,是中國茶農創(chuàng)制的傳統(tǒng)名茶。中國六大茶類之一。指一種采摘后,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質特點。
綠茶是未經發(fā)酵制成的茶,是指采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fā)酵,經殺青、整形、烘干等工藝而制作的飲品。其制成品的色澤和沖泡后的茶湯較多的保存了鮮茶葉的綠色格調。常飲綠茶能防癌,降脂和減肥,對吸煙者也可減輕其受到的尼古丁傷害。
2、制作工藝不同
白茶的制作工藝簡單而純粹,根據(jù)時令要求采摘下白茶樹的鮮葉,按照白茶的品類決定采摘的茶葉的芽葉數(shù)量。只采摘芽頭的是白毫銀針,一芽一葉或二葉的是白牡丹,一芽三葉或四葉的則是壽眉。整個制作過程不炒不糅,要讓茶青充分吸收太陽光,全憑制茶師傅的手藝,過程中是不能有任何馬虎的,出了岔子就沒法彌補。
綠茶將新采摘的茶樹的新葉或嫩芽,在未經發(fā)酵時,通過殺青、整形、烘干等工藝制作而成。在這些過程中所丟失的營養(yǎng)物質有些可惜,但綠茶屬于不發(fā)酵茶,這個特性較多地保留了綠茶內的天然物質,有得有失。
3、外形不同
白茶葉給人最強烈的視覺感受便是“綠妝素裹”,大多數(shù)呈現(xiàn)灰綠色,覆蓋著銀白色的白毫,芽頭肥壯,頗為嬌媚秀麗。
綠茶纖細卷曲型,以碧螺春為代表,渾身布滿纖毛,茸毫滿披,條索緊細結實,呈螺旋形卷緊。顆粒卷曲型,干茶呈現(xiàn)卷曲狀,成顆,不帶絨毛,滾圓緊實,宛如珍珠,顏色灰白或者老綠,往往是較為成熟的葉片制成,代表品種是平水珠茶。
4、口感不同
白茶茶湯口感甘醇爽滑,最主要特點在于它的鮮、嫩、清香。只是嗅聞茶湯,便能發(fā)覺有濃郁的花香盤旋在茶杯上方,久久不散,花香清冽,與帶來的香甜滋味形成了巨大反差。
綠茶內的茶多酚含量高于白茶,給人的感覺便更激烈一些。若以玻璃杯沖泡綠茶,尤其是芽頭細嫩的綠茶,便能觀賞到一番奇景,仿佛仙子在水中舞著長袖輕盈流轉,藏而內斂,馥郁流長。
5、功效不同
白茶能夠很好地起到降三高的作用,三高指的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面對這些中年頻發(fā)的疾病,白茶中含有豐富的氨茶堿、茶多糖以及茶多酚,對于上述“富貴病”的預防與治療具有奇效。
綠茶作為不發(fā)酵茶,茶葉內的天然物質完美地保留了下來,茶多酚與咖啡堿的含量尤其豐富,幾乎在85%以上,這直接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根據(jù)科學研究的結果表明,綠茶中含有黃酮類物質,能夠很好地抗氧化,也可以防止血液凝結、血小板成團,對于預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有奇效。
綠茶的制作工藝
1、殺青
殺青對綠茶品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過高溫,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以防止葉子紅變;同時蒸發(fā)葉內的部分水份,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chuàng)造條件。
2、揉捻
揉捻是綠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于沖泡。同時部分茶汁擠溢附著在葉表面,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制綠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與熱揉之分。
3、干燥
綠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經過烘干,然后再進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葉,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會在炒干機的鍋內很快結成團塊,茶汁易粘結鍋壁。故此,茶葉先進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鍋炒的要求。
總的來說,白茶不屬于綠茶,白茶與綠茶之間有很大的區(qū)別,但是不管是白茶還是綠茶,都是中國的傳統(tǒng)茶葉,具有很多的功效,非常值得品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