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文化
相傳,蜀漢時期,諸葛亮奉劉備之命,率兵到南方地區(qū)進行視察。因為南方地區(qū)的產茶幾乎很少,因此在視察過程中,諸葛亮帶了些茶葉種子在身邊,想看看有沒有哪里適合種植茶樹,讓這帶的老百姓也能飲用上茶。視察一段時間之后沒有發(fā)現什么異常的情況,于是諸葛亮準備回去向劉備報告情況。當軍隊來到瑪玉村時,諸葛亮在這邊待了一小段時間,了解了下這邊的民俗民風,感覺這邊的百姓們十分的淳樸善良,而且這邊的環(huán)境對于茶樹的生長十分的適合,于是就將茶樹在這邊種植了下來,讓當地老百姓可以可以采摘飲用。這樣綠春瑪玉茶就在瑪玉村出現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等級標準
瑪玉茶按原料等級和制作工藝分為特級和普通級兩種。
特級瑪玉茶選用發(fā)育健壯、初展完整的一芽一葉瑪玉鮮茶為原料,經殺青、初揉、初干、復揉、烘焙、揀剔等工藝精制而成。
普通級采瑪玉茶一芽二至三葉,以云南大葉茶烘青制作工藝進行加工而成。
獲獎榮譽
1980年首屆云南名茶評比,瑪玉茶以其獨特品質,成為云南六大名茶之一。
1983年,第二屆云南名茶評比,被評為云南十大名茶之一。以瑪玉茶樹品種制作的綠玉銀毫獲“云南名茶新秀”稱號。
1992年,第二屆云南名茶評比,瑪玉茶又獲云南名茶稱號。
1993年瑪玉茶被首屆昆明出口商品交易會定為茶葉類唯一指定商品。
1999年,首屆“云茶杯”云南名茶評比瑪玉茶再獲名茶稱號,以瑪玉茶樹品種制作的碧玉春茶獲云南省優(yōu)質茶。
歷屆云南名茶評比,瑪玉茶均榜上有名,記載了瑪玉茶優(yōu)秀品質和綠春縣制茶工藝技術日臻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