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來到黑茶之鄉(xiāng),我最迫切想了解的當然是黑茶的制作工藝,除了原料之外,造就不同茶類的正是工藝。所以我選擇了三家歷史最悠久的茶廠進行采訪——始于1939年的白沙溪茶廠,目前是黑茶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始于1902年的安化第一茶廠目前是黑茶企業(yè)中唯一的國企;始建于1958年的益陽茶廠,目前是黑茶企業(yè)中邊銷茶產量最大的,超過1萬噸。在計劃經濟時代,這三大國有茶廠承擔了湖南黑茶以及紅茶的所有生產,并且在國家的統一計劃下各有側重。白沙溪茶廠是以生產千兩茶為主,安化茶廠以生產紅茶為主,益陽茶廠以生產茯轉為主。
我一度認為,在這些歷史悠久的茶廠里能夠深入了解甚至拍攝到黑茶生產的完整過程,事實證明我過于樂觀了。企業(yè)之間的競爭,使生產技術成為核心競爭力,所以,企業(yè)對于生產環(huán)節(jié)中的細節(jié)都是極度保密的,所以,我走進任何一家茶廠的生產區(qū),相機是不能隨便亂舉的,只能拍攝一些指定的場景和人物。一位帶領我參觀的員工說:“你拍攝的照片,在你眼里也許只是照片,但是在競爭對手眼里很可能就是破解核心技術的關鍵?!痹趧e人的地盤,只能尊重對方的要求。也因此,我從每一家企業(yè)獲得的有關黑茶的知識都是局部的,只能像盲人摸象一樣,用記憶與思考拼湊出一個完整的“大象”來。
黑茶的原料是以安化境內生長的云臺山大葉茶為原料所制成的黑毛茶。以高馬二溪、六洞、云臺山、芙蓉山等地的品質最佳。舊時稱安化境內的茶為“道地茶”,境外的茶稱為“外路茶”,品質次之。雖然同樣稱為“大葉種”,與普洱茶不同的是,黑茶的原料從茶樹品種上來看,屬于中小葉種的灌木種,所以茶葉的內含物質方面不及云南大葉種豐富。以至于喝慣了普洱茶的我,再喝黑茶會覺得過于清淡,耐泡度就更不用說了,而安化本地人也和我說,他們喝不慣普洱的“重口味”。其實,茶無優(yōu)劣,在于個人是習慣與口味罷了。
據統計,目前安化全縣茶園面積已經超過20萬畝,干茶年產量為300kg/畝。雖然黑茶近些年的產值成倍增長,但是黑毛茶的價格不算太高,個位數的價格不在少數,二三十元一公斤的已是好茶,只有少許原料上百元一公斤,而中小葉種的茶樹樹齡有限,一般只有幾十年,基本不可能有類似普洱茶區(qū)那種成片生長,有一定產量的古樹茶。即使黑茶已經在小范圍內玩起了“山頭茶”概念,也不過是知名茶山的臺地茶而已,比如高馬二溪、云臺山。所以,在茶廠里是看不到從鮮葉到黑毛茶的生產過程的。茶廠都是直接從茶農手里或者初制所、毛茶供應商手里收購黑毛茶,幾家大廠也都有數以千噸的黑毛茶儲量。